近日,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活躍在各個進駐地,持續曝光各類環境問題,例如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直排問題。
督察人員表示,私設暗管、滲濾液直排,環境影響突出,部分原因在于生活垃圾處置能力建設不足,規劃滯后,日常管理松懈等,應進一步核實,督促整改。
正如上述所說,垃圾滲濾液問題由來已久,同時也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由粗放管理模式轉向精細化管理模式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作為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無論是來自垃圾填埋場還是垃圾焚燒廠,滲濾液危害都不容小覷。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生活垃圾含水量普遍在50%以上,垃圾滲濾液的比重更是一直保持在40%-55%左右,呈現一定的區域性特征。據了解,2017年,我國垃圾滲濾液產量大約在7600萬噸以上,相比2011年上漲了50%以上。
與之一同增長的還有垃圾滲濾液處理市場,業內機構測算,2017年垃圾滲濾液處理市場規模大約在65億元左右,相較2011年增長了130%多。潛力可期,這是業界對于垃圾滲濾液處理產業發展的定論,而隨著技術創新越來越快,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
當然,各地公開的招標信息,也能多少看出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的需求。
例如泰順縣城關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運營服務公開招標,預算547萬/年;杭州圍墾外六工段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處理委托運行政府采購項目,預算1315萬元;廈門中實滲濾液處理藥劑年度采購公開招標,預算1996萬元;新蔡縣垃圾處理場150t滲濾液處理項目招標,預算1400萬元......
目前,我國衛生環境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對于垃圾滲濾液處理也越來越重視,并且能夠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對垃圾滲濾液進行過濾和凈化,甚至中水回用。
縱觀如今的垃圾滲濾液處理,“調節池+厭氧系統+MBR系統+深度膜處理系統(納濾+反滲透)”模式較為普遍。針對高COD、BOD、高濃度氨氮等滲濾液特點,傳統工藝很難達到穩定出水水質,因此就需要篩選技術和設備。
常用的滲濾液處理設備有MBR膜生化反應器、曝氣機、超濾膜、反滲透膜、納濾膜、自動高壓反沖洗系統、除渣機等。同時,還有一些水處理藥劑在滲濾液處理中也頗受歡迎,包括消泡劑、阻垢劑、絮凝劑、膜清洗劑等。